专业课程
———— Curriculum System ————
———— Curriculum System ————
家人在得知本人接触赌博的时候,其思维早已被这件“大事”操控,此时的家人心里只有一个想法,那就是如何尽快将亲人从赌博的深渊中拉回。当本人“坦白”债务的时候,家人震惊之余,只想赶紧摆平债务,让孩子重回正常,却丝毫没有意识到底层的问题,譬如孩子涉赌的原因、成长环境的影响、心理需求的缺失等。因此,在这个前提下,一味地解决债务只能给孩子错觉,认为赌博带来的困境可以通过简单还债来解决。
需要注意的是,这并不代表戒赌过程中家人要彻底放手。戒赌的“马拉松”少不了家人的陪伴,不过在这个过程中,家人需要规避以下几点:
一、一味包容,安抚情绪
许多家人在发现亲人赌博后,出于心疼与不忍,选择无条件地包容一切,只要本人稍有情绪波动,便立刻好言相慰,试图用包容抚平其焦虑。然而,这种做法如同给伤口盖上一块遮羞布,看似暂时平静,实则隐患无穷。本人会在这种过度的包容中模糊对错误的认知,无法深刻体会赌博行为的严重性,甚至可能产生依赖心理,认为无论自己犯下多大过错,家人都会兜底。长此以往,戒赌的决心在这虚假的温暖中渐渐消散,赌博的恶习更难根除。
二、忽视问题根源,只求表面平静
当面对本人坦白的债务时,家人往往匆忙筹集资金填补窟窿,急于恢复表面的生活秩序。他们没有思考孩子为何会踏上赌博这条歧途,是家庭关系紧张,让其在外界寻求刺激与慰藉?还是成长过程中价值观教育缺失,致使对财富获取途径产生错误认知?若不深挖这些根源,即便还清债务,赌徒内心的 “赌瘾种子” 仍会在合适时机再次萌芽。因为引发赌博的内在诱因并未消除,家庭依旧处于危机边缘。
三、过度干涉,剥夺自主权
在戒赌过程中,家人时刻紧盯戒赌本人的一举一动,事无巨细地安排生活,从日常作息到社交活动,完全不给其自主选择的空间。这种做法虽出于好意,却会引起本人的强烈反感,让他们感觉自己像被囚禁的困兽,失去对生活的掌控感。而一个失去生活掌控欲的人,更容易陷入自暴自弃的情绪中,反而可能重新投向赌博的怀抱,试图在其中找回那点可怜的 “自主” 错觉。
四、忽视心理疏导
赌博成瘾背后,往往隐藏着复杂的心理问题,如压力排解障碍、成瘾人格倾向等。家人若只关注外在行为矫正,而不关心戒赌本人内心的挣扎与痛苦,那些被赌博掩盖的心理创伤会持续恶化。本人可能在心理重压下,再次寻求赌博这种错误的减压方式,前功尽弃。
家人在协助戒赌时,应保持冷静与理智,平衡关爱与严格要求。一方面,要坚定表明对赌博行为的零容忍态度,让本人清楚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;另一方面,与本人深入沟通,耐心探寻涉赌根源,共同制定针对性的解决策略,修复家庭关系裂缝,重塑正确价值观。同时,重视心理辅导,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。
早点戒赌,才有出路!